刘志超
(邢台技师学院,河北 邢台)
一、引言技工院校作为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核心力量,对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钢琴课是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而良好的钢琴课教学效果则是培养高素质及专业化幼师队伍的重要内容。由于技工院校自主招生的生源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及音乐基础薄弱的状况,因此技工院校钢琴课程教学效果较低。为了提高钢琴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训活动,最终有效提升学生钢琴演奏的能力。
二、钢琴教学的现状(一)教师认识存在不足,教学目标不够明晰教师对钢琴教学的认识水平,对钢琴教学的有效性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也是保障钢琴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部分钢琴教师对钢琴教学目标的认知度不足,导致钢琴教学目标通常为教授学生掌握基本钢琴演奏技巧及理论知识。而钢琴教育教学目标,应当是教师凭借自身较强的专业素养,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最终实现培养专业钢琴演奏家或音乐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其内容包含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向等。明确的教学目标决定着良好的教学成效,但技工院校的学生原本所具备的音乐素养差异性较大,导致不同学生在钢琴教学实践中的学习效果及学习重难点差异性较大。针对这一状况,如果教师在钢琴教学实践中未能基于学生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及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则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且会降低学习效果。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当前部分钢琴教师沿用传统单一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教授、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这种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因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难以满足自身实际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有效整合知识结构与弹奏技能,,最终在极大降低钢琴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容易因感受不到成就感而丧失学习钢琴的热情。加之,很多学生在进入技工学院前并未接触过钢琴方面的学习,本身基础薄弱,在初次学期钢琴时畏惧心理较强,若教师未能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会导致很多学生学习钢琴课仅仅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为了通过期末测验,而非真正学习到钢琴技能,将其有效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中。
三、提升钢琴教学效果的相关策略(一)提高认识水平,制订合理目标提高钢琴课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赖于教师深入理解钢琴课程教学标准、充分认知钢琴课教育内涵、明确不同受众的钢琴学习需求,进而以高效的钢琴课程教学实现其教育目标。同时,教师需要在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及钢琴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教学技术相互融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审美等教育要素渗透其中。教师在逐渐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喜爱钢琴艺术情操的过程中,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掌握钢琴知识,以及将其转化为工作技能。
除了提升教师对钢琴教学的认识,专业钢琴教师还要制订科学、合理的钢琴教学目标,尤其注意教学目标要契合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原本的音乐基础及学习特点,制订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展开音乐知识及钢琴演奏技能的教学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关于音乐艺术的审美理念。
(二)完善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形式钢琴音乐拥有风格迥异的钢琴曲目教学资源,在钢琴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当秉持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选择难易程度递进及音乐风格有效衔接的曲目展开教学活动。例如,教师根据初学钢琴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简单乐理知识及钢琴技能的曲目展开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初步弹奏这些简单曲目后,可加强对学生的练习指导。当学生熟悉且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后,教师可提高所选教学曲目的难度。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因曲目难点始终保持在可理解范畴之内,而能够获得较高的学习成就感与学习积极性,最终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当前在线上、线下混合制教学的热度下,钢琴教师也可采用该类模式,在进行线下教学时可采用师生面对面讲授理论知识的形式,在线上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互联网+”网络教学模式,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信App突破教学时空限制,及时解答学生在钢琴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仅方便了教学,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师生互动交流水平,最终保障钢琴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