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凤
(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东海)
一、“无趣”溯源:剖析中职英语学习现状众所周知,中职英语是英语学习群体的一个重灾区,主要体现为英语发音较差、英语词汇量匮乏、英语语法框架混乱,基于以上几点,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普遍较弱,进而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失去信心。
在强调核心素养的今天,本应削弱对语法形式的灌输,而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兴趣的激发,然而语法是英语学习后期不可避免的学习点。中职学生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逻辑体系,具备运用理性逻辑思维习得知识的能力,且具有了一些散乱的语法知识。因而,如果有一套体系或模型能帮助学生更宏观地理解英语的建构,更清晰地阐述英语的表达机理,帮助学生快速地整合已有知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将有新的改观。
二、初识“理”趣:数学思维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研究跨学科,一些具有理科背景的英语教师大胆地把数学的逻辑和英语结合起来。数学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多,研究范畴的广度和深度也极为有限。目前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英语中的运用1.数轴在英语时态中的运用
时态的学习是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学生难以区分不同时态之间的差别。此时,用一条直线来表示时间轴,而不同时态所处的位置便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此时的动作状态。
完成时是初二的重点语法,由于汉语中没有完成时这样的概念,初学的学生很难理解动作都是发生在过去,和过去时有什么区别。用数轴图展示,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就很好解释了。
(1)He lived in Beijing 3 years ago.
(2)He has lived in Beijing for 3 years.
在例句(1)中live这个动作是发生在数轴左侧B点上的,在过去B时刻动作完成且结束了,说明现在人没住在北京,而例句(2)中live这个动作用BO段表示其持续性,说明人从表示过去的B刻开始,到现在O刻,动作持续了三年,且还有可能继续持续下去。
通过这种直观地对比,两个时态之间的异同点很容易被理解。同样地,当把每一个时态在数轴上标注出来,便很快掌握了每个时态的含义及用法。
2.平面几何阐释介词的位置关系
英语中很多表示方位的介词,例如on,in,under,above,below etc.用图形可以很直观表示出每个介词所指示的方向,on为静态介词,表示“在……上面(有接触)”,into为动态介词,表示“进入……里面”,其他介词不一一解释。
(二)“代入法”在英语中的运用在学习定语从句关系词的确定时,此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具体使用法如下。
例如:This is the book_____I’m looking for.
此句中的先行词是“the book”,我们把先行词当作数学中的某个数值,“代入”到从句中,由此得到“I’m looking for the book”,先行词指物做宾语,因而结果是连接词选用which或that。
这样的过程会将学生暂时从文科的思维中抽离,仅仅靠代入判断得到答案,更为简便且不易错。
(三)各大教育机构提出的“万能公式”随着教育热的盛行,很多教培机构都在极力争取这块大蛋糕。英语的阵地最为激烈,好多商家打着“万能公式”“极简英语”“4天碾压万级词汇”这样的口号来吸引学生。有道精品课《5天用公式巧学英语》中给出了一个“万能公式”和两个内部规则。公式的灵感来自钟平先生的编程背景,他按照翻译软件算法中的逻辑简化出一个公式,倡导用学数学、学理科的思维进行英汉的互译。公式具体如下。
公式的底层结构
英文模型(陈述)
例如:
Now,I’m learning on the phone an English lesson given by this old man.
现在,我在手机上学这个老头讲的英语课。
从以上的例句中我们会发现每个成分的位置是遵循这个公式里所列出的顺序规律。
三、品味“理”趣:数学思维在中职英语语法中的运用以上总结表明,数学思维是可以用在英语学习中的。本文就数学思维如何用在中职英语中以及其研究意义展开论述。中职学生学情较为复杂,他们有着高中生应有的智力水平,但却有着比初中生还差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因而本文就中职英语单独进行研究。
(一)理论基础数学思维用于英语学习的想法不是凭空而来的,我最早的想法来源于Chomsky的Universal Grammar。在这一理论中,Chomsky提出所有的语言都有一个共通的体系,这个体系是与生俱来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们只是在复制别人的话,并没有任何人教给他们任何语法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