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平
(长沙财经学校,湖南 长沙)
中职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这也是中职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整体的学习动力较弱,缺少良好的学习能力。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语文学习方法,改变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促进中职院校学生向实用型人才发展,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概念行为导向教学法又被称作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行动导向驱动,在教学实践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更注重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主动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从学生学习过程角度来看,学习实践更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与巩固能力,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完成感性认知,在实践中完成学习目标,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并回到问题实践中,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教学中的大目标拆解成较易完成的小目标,分层为学生下达行动导向。
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是一种隐形的职业教育形式,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辅助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行为导向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明确行动方向,学生作为任务的行动者,在行动中掌握学习技能、掌握知识;教师在行动导向学习中做好学生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行动导向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发展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与专业技能,更加突出中职学校“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特点。语文作为学生重要的交际学习工具,是中职院校重要的教学内容,当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
二、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语文教学课堂大多以教师为主体,“灌输式”教学形式作为主要授课方式,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讲解和练习中学习,不仅毫无兴趣、效率可言,还让语文课程失去了真正的教育意义。以行动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权,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从抽象变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掌握技能、提高效率、构建知识体系,获得学习成就感。
(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帮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在交流与沟通中掌握知识,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完成教学目的。导向教学法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就是分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分工中完成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掌握与他人的交流技巧,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如果一个学生只有学习技巧,没有沟通能力,那即使成绩再好,到了社会也很难适应。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三)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强化实操技能。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就面临就业,出校门就要步入工作岗位,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还应注重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将来迈入工作岗位时有足够的职业能力,能更好适应。
(四)改变了中职语文教学理念由于中职学生需要面对一定的社会压力,要想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一定的发展,就需要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内容。因此,中职学校通常非常注重课本中的内容。然而,该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了解书本中的定义,很难实现知识内容的运用。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即使掌握了有关的专业知识内容,倘若不懂得变通,也会影响知识内容运用的科学性。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利用教学与实践活动的高效整合,确保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进而促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中。
三、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一)情境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