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兴
(福建商贸学校,福建 福州)
伴随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与专业建设、国家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国家与有关教育机构也开始从教育的定位、教育形式、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体制方面入手,实施全面的教育改革。特别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经过不断改进调整,学校也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增加了创新思维培养的内容,此种做法既有助于提高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又能从整体角度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与思维能力。但是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才能在保证学生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协同发展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呢?这是值得中职院校以及中职财会专业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单一讲解将财会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感,这不利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一旦遇到教师没有讲解过的新知识,学生也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如此也会影响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1]。为有效改变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应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重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加快其创新思维的形成。
如在“会计账簿的设置”教学中,因为课程内容涉及诸多的专业名词与理论,如果仅是完全依靠教师口述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机械化记忆的方式展开会计知识学习,必然难以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为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围绕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途径收集财会相关知识,并通过对真实会计账目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会计科目中专业术语以及知识定义的理解,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助将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在轻松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2]。在信心的加持下,学生也能具备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组织阶段,教师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尝试采取因能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获得一定进步,驱动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探究得出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落实对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增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能否积极地参加课堂各项活动,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隔阂”,也就是说学生不愿与教师沟通,而教师也仅是将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基于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3]。
以“会计账簿中的对账、结账”教学为例,教师可按照学生的能力层次将其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一本真实的会计账簿,让学生真实体验会计工作模式,并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完成会计账目结算任务。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这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任务中,对学生开展会计账目的结算行为给予恰当的现场指导,如此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与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进而在后续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出调整。而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亲和、平等的态度,在学生心中塑造出一个良师益友的完美形象,有效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能够敞开心扉乐于与教师进行交流[4]。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日后在学习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会主动向教师求助,而教师通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能促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在课堂中还可通过提问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一方面掌握其学习动态,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弥补自身的短板,慢慢向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靠拢。
三、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思维活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