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
(贵阳市乌当区中等职业学校,贵州 贵阳)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能促进学生技能技巧、发展思维、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中药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服务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服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不仅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然而,中药专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一、中药专业作业布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在中职中药专业教学工作中,作业设计现状并不乐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作业都不重视。多数教师没有作业设计方面的意识,作业研究与设计观念淡薄和缺乏,没有理清作业的定义、地位以及作业设计的价值所在[2],在作业布置上随心所欲、目的不明确,作业形式机械性、重复性现象较普遍。在常规的作业中有布置无设计,只是单纯关注学生在知识层面的训练和巩固,只关心学生有没有做、做多少、会没会,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感觉非常无趣,甚至是一种负担,往往是应付了事。同时,在传统“一刀切”的作业布置与要求中,对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毅力较弱、自卑心较重和学习习惯较差的中职生来说[3],势必会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能力的发展。笔者将中职中药专业作业布置现状及问题归纳总结如下。
(一)多样性作业少,以书面作业为主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部分中职学生毕业后将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学习,加之中药是一个传承与创新并存的专业,因而,学生作业的训练就有着非常重要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目的。中药专业作业的训练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和长期长远发展的能力。因此,作业的巩固训练需要为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坚实的铺垫。但是,部分教师对作业布置目的不明确,沿袭传统的作业训练形式,存在作业形式单一、思路狭窄、答案唯一、批改简单机械并以书面作业为主的问题。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来说缺乏兴趣性、激励性和拓展性,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久而久之,会使教师、学生的思维迟钝,不爱动脑思考,完全背离了作业设计的真正目的[4]。
(二)操作性作业少,以知识复习性为主中药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但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侧重于对所授知识点的考查和巩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所授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主要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评价标准,而忽略了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扩展性、衍生性和创造性。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还将抑制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实践运用中缺乏专业技能,这既不利于中药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合作性作业少,以单独完成作业为主通过调查显示,在中职中药专业作业的呈现形式中,学生之间合作性的作业形式非常少,大部分作业是自己单独完成的。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在工作中,完成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多部门、多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和有效沟通才能完成,同时,中药专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传统教学理念下的中药专业课以“单独完成”为主的作业形式不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专业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二、初探有效的中药专业作业形式,提高中药专业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中药专业作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中职中药专业课应从实际出发,尝试创设新颖的、开放式的、有效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作业来巩固和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满足中药专业企业、行业关键岗位的能力需求。
(一)实践型作业提升学生的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