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丹
(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浙江 杭州)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曾经指出:职业教育要聚焦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培养高素质产业生力军;聚焦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聚焦下一盘大棋,增加多方面协同工作的合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由此可见,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离不开德技并修、以生为本的职教理念。
实现德技并修的教育目标首先需要依托于课程教育,任课教师以及班主任可以通过教材教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技能水平。除此之外,班级作为学生活动的主阵地,班级内部开展的丰富有效的班级活动以及踏实有趣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汲取“德”“技”不可忽视的源泉。
一、审视:现阶段班级活动中的现状班级活动作为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轰轰烈烈”之势存在于校园之中,但是这类班级活动更多的是外在于班级生活的某种教育任务。而活动背后的出发点是否指向“德”“技”的双重成长;活动推进过程中教师的教育价值如何体现;以评比展示为主流评价机制的活动是否是面向全体学生……凡此种种都暴露了现阶段班级活动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可以梳理为以下几点。
(一)以活动设计而言,重阶段少系统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更多是相互割裂的,很多活动着眼于一时一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设计。科学高效的活动设计各个环节之间应该是互相关联的,前一活动可以是后一活动的教学资源,后一活动是前一系列活动的推进提升,共同持续性推进学生成长。
(二)以活动内容而言,重共性乏内生活动的专业与专业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缺乏个性化的设计,由于班主任的教育个性不同,很多班主任在活动推进的过程中,缺乏对活动的有效指导,不能及时对活动过程中的学生表现给出及时反馈,学生成长空间不足。
(三)以活动推进而言,重评比少过程现阶段的班级活动评价更多是以评比展示为主,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因此班级活动在推进过程中也有较强的结果倾向性,忽视了中职学生自身基础薄弱、层次参差不齐的现实,指向结果的评价方式可能会打击到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都不能“静下心”来关注自身在参与过程中的“过程性成长”。
(四)以活动成效而言,重呈现少育人活动设计理念的缺陷,导致活动内容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活动的成效自然也不够高效。再者,活动参与面不够,活动过程中有效指导的缺乏以及活动内容与学生专业链接度的不足都成为影响活动成效的“掣肘”因素,使活动成效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活动背景下,联系当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探索如何将“德”与“技”的培养有效纳入班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成为中职班主任当下思考的重点。
二、构思:班级活动新理念的构建笔者认为指向“德技并修”目标的班级活动在设计理念中应该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二重改变、涵盖三个模块、坚持四项标准、把握五个支点。
(一)班级活动要聚焦学生成长的目标而设计确立学生成长的目标是开展班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当下职教发展的大背景,“德技并修”成为活动设计的出发点与目标,德侧重于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而技更多侧重于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两者的融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素养的提升,更好地链接未来。
(二)班级活动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改变师生作为班级活动中最重要的两方,要突破传统认知中“设计者”与“执行者”的定位,实现师生双方角色的多样性,教师可以是“预见者”(明晰活动的未来指向,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策划者(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保证活动设计的趣味性以及实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作出调整)、指导者(基于教师的教育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加以指导、评价)、组织者(活动的安排组织)、沟通者(师生之间的沟通、班级内外的沟通),学生可以是参与者(活动的参与人员)、评价者(生生之间的评价者、活动有效性的评价者)、创新者(以活动的主体身份提出活动设计中需修改的部分,对活动进行创新完善)、成长者(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成长)。双方角色的互动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三)班级活动的设计要完整涵盖为什么开展、如何开展和成效如何三个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