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军
(湖南省隆回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南 邵阳)
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学生为管理中心,通过与学生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沟通来实施人性化管理。这表明班级内部的柔性管理更加关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非制度层面的约束。尤其是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毕业后很多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所以应该学会基础的人际交往技能和相关的社会适应能力。柔性管理不仅体现在班级管理层面,更体现在学校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层面。
一、柔性管理的发展方向(一)不同主体之间的非线性管理中职院校的教学计划比较特殊,在这个教学期限之内如何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既需要学校顶层管理者的综合设计,又需要班委和教师的积极配合。传统意义上,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他们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事务,同时还负责给学生教授知识[1]。对此,学校应该和教师建立常态化合作沟通机制,打造畅通化信息传递体系,明确学生的定期反馈要求,让被管理者和管理者之间能够形成思想默契,使教学管理队伍始终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具体来看,学校应该根据每一名学生的不同需要制订对应的管理计划,在丰富学生知识内涵的同时让学生具有情感内涵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班级内部柔性管理运作班级内部的柔性管理体制是一个班级进行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自主而平等的自治机会,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班主任需要正确认识班级目标和班级规划的重要性,如在学生入校之初,就需要给学生制订未来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能够具有岗位适应能力等社会交际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可以游刃有余。当有了管理目标之后,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就能在严密部署下进行,同时对管理成果进行考评。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并且班主任要学会用制度约束学生,与此同时要制订柔性管理计划,与学生多沟通,减少对学生的批评和惩罚,才能实现刚柔并济、相互补充,更加有利于班级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柔性管理评价体系目前,多数独立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关注对学生所在班级进行综合评价,且评价标准不再局限于以前的“考试成绩”或是“实践技能水平”。对于班主任而言,班级柔性管理动态评价体系所发挥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积极性,这表明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全面展开自我测评、他人测评和辅导员共评等,针对柔性管理下的动态评价要求来准确把控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从人际交往能力、活动参与积极性和个人组织纪律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2]。中职院校的班主任要建立更加柔性的模糊评价体系,加速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程度,让柔性评价能得到动态评价结果的支撑。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具体问题,则可以考虑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从学生性格特点入手,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心理方面给予学生合理的疏通和引导。教师要避免运用刚性制度去打压和反驳学生,而是要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准确把控问题所在。
二、柔性管理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一)班级内部柔性文化建设班级内部柔性文化指的是校园环境下的一种子文化特征,针对的是某个班级或某个专业的学生个体所打造的共同价值体系。虽然班级规模相比于学校规模相对较小,但却能够彰显出一个集体的文化精神,展现出小团体的精神风貌和个人价值,柔性的班级文化环境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和谐校园文化形成的关键依据。作为中职院校的班主任,需要增强学生在群体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学生对组织的认可程度。
例如,选择班会或是自习课的时间与每一名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以沟通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个人所学专业的认知,了解学生对今后岗位工作的要求与计划,从而让学生对自我发展前景和发展目标有一个相对清晰和统一的认知,这不仅是教学管理措施的革新,同时也是柔性理念传播的革新,让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始终保持同一方向。班主任自身也应该更加了解班级学生内部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情感状况[3],以板报或图片的方式共同打造班级内部的文化物态环境,始终让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正向积极引导。值得一提的是班主任和班干部要定期沟通,了解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班级制度在整个班级的落实情况,这样也有助于教师做好某些特殊群体的思想工作,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例如,对于一些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或是留守学生而言,他们对工作会更加关注工作距离和工作强度,教师也应该意识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好整体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