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宝贤中学,广西 桂林)
红色经典是人民奋斗历程的表现形式之一,刻画了在艰苦条件下努力奋斗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对我国人民有着深远的意义。目前,在我国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被广大教师广泛接受,这就使我国大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都能够采取此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整本书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一部经典以及书中人物精准把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能够有计划地阅读红色经典,了解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围绕红色经典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让学生充分阅读,欣赏书内所讲解的内容,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能够将优秀的红色文化得以传承,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拥有较强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必要的,是前提,但教师的“教”不是机械地教给学生僵化的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整本书阅读在培养学生习惯和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养成阅读习惯课本上的篇章,一篇学完就转入对下一篇的学习,这样对文章的学习很难深入,有时候刚刚产生兴趣,随着篇章的转换,还未深入就戛然而止了。所以只读课本上的单篇文章或段落对于培养学生习惯还是缺乏力度的。学生持续深入地阅读整本书,“在某一时期,心可以专一,讲究可以彻底”,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的成就感。非常有利于学生阅读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有利于应用阅读方法课本上的文章,由于篇幅短,往往是使用精读的方法。这样不利于多种阅读方法的培养。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对于“整本书阅读”就需要根据内容和个人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或精读、或通读、或跳读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
二、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八年级语文红色经典阅读的实践策略(一)任务驱动,实践精准导读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实行新课程改革,整本书阅读方式已经成为我国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整本书阅读模式,就是让学生深入阅读的过程,教师秉承任务驱动使学生展开自我阅读,使学生掌握书中的知识。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呼吁学生根据自己所要阅读的内容制订阅读计划,从而让学生按照阅读计划进行阅读,帮助学生充分掌握书内知识,了解书中所讲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时,就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获得进步。
例如,在学习《红星照耀中国》这本名著时,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寻当时的历史资料,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时的生活环境和所具备的精神。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给予及时指导,让学生能够拥有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使学生能够对我国的红色精神充分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通过阅读这些纪实类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在具体讨论的过程当中加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红色精神。
(二)开放过程,助推良性互动在阅读环节实践的过程当中,每一位教师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整合学生的阅读内容。教师可以设定共同阅读的模式来规定章节,然后通过大家一起阅读讨论将会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在即将正式阅读之前,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章节设定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解决问题,说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增强学生阅读成就感。教师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喜好,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研读时,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作品,这样可以大概介绍保尔·柯察金那个年代悲壮又感人的故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开放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不断探讨,从中理解红色精神并且传扬,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课下时间来对其进行充分阅读,以此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汲取书中的养分,使学生能够拥有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书内所体现的精神,拥有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达到阅读的效果。
(三)导读激趣、阅读指导、读后展示开展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