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东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贵州 毕节)
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应用情境,将课时目标要求中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串成与情境相关的、环环相扣的任务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高效课堂是近年来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更是所有教师、学校的共同追求。在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则主要体现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生活和学习服务方面。如果仅从技术本身出发,即使能够按照课时目标和要求,将一些相对零散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也无法有效提高其信息能力。当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学生依然束手无策,似乎书本和生活是两个世界。这主要是学生所学课本上的这些知识和技能没有与生活实际应用紧密联系所致。
一、情境教学与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世界上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的是杜威,他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李吉林老师从1978年正式开始对情境教学法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她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她提出情境教学应该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四个特点,应该坚持“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突出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五项原则,把情境教学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五种类型。
良好的情境不仅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感,还能起到唤醒、暗示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处于特定问题情境中的学生,会因某句提醒、某个问题而受到启发,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而产生顿悟或新的认知结构,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情境教学法包括角色扮演、诗歌朗诵、音乐欣赏、旅游观光、课内游戏、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等,它们都是寓具体的教学内容于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与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强调的是师生共同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以及自主、高效的学习历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果只是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或者“学生先探究后展示”的方式,而没有科学、合理地为所学知识技能创设能够置身于实际生活的情境,那么师生都将难以产生积极、愉悦、自主、高效的正情绪。这也可以作为一线教师对情境教学认识的一种解释:为什么在优质课或者公开课上,情境教学一定要用而且要精心设计?因为它为师生带来了正情绪,为课堂带来了正能量。而为什么“常态课稍微引导,意思到了就可以?”我想这其中固然有教师自身的问题,还受到教材、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尽管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已经从“工具论”发展到“信息素养论”,教材里仍多多少少遗留着“工具论”的影子,或者以技术为主线,根本没有应用情境;或者情境不够形象、生动,不足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需求。一线教师在备课时要逐课设计情境,设计与情境相关的任务串,像准备优质课一样准备每一节课的确有难度。因此我们建议除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外,更要加强校际的横向交流,加强区域内优质资源共享,从而使每一节常态课都能像优质课那般精彩、高效。
三、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实践(一)情境教学应用案例通过“一线教师访谈”,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一线教师对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策略“认识到位,行动欠缺”。显然,要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改进策略也只有八个字:“认识提升,行动加强”。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都应在备课时下足功夫,结合课时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二次开发教材——以实际生活问题为主线,恰如其分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量身定做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把相对零散的知识技能整合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在亲身体验中提高信息意识,增长信息知识,培养信息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综合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例如,“网络论坛”一课的教学中,教材中没有创设完整的教学情境,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喜欢吃辣条等垃圾食品这个问题,创设“论坛聊出健康来”的情境组织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健康知识的平台,任务串由“健康支招”“健康共享”“健康咨询”三个实践活动组成,将本课的重点——如何在论坛中发帖、回帖等知识和技能巧妙地蕴含其中。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交流了健康心得,掌握了在论坛中发布帖子的技巧,体验了在论坛中交流信息的过程,同时还认识到:要遵守国家法律和论坛规定,文明交流,对个人的言论和行为负责,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积极促进论坛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