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吴华群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期 本文字数:2580
[摘 要] 以茶艺课程为例,基于“融通”的课程思政建设策略,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出了“以茶育德、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科学设定课程目标,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优化内容供给,改进教学和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通”于“三环六步式”的教学实践中,全方位培育具备“崇能尚礼、德技双馨”职业品质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创新探索出了“四融通、四培育”的特色育人策略,以期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关 键 词] 茶艺;课程思政;融通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049-04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1]如何深入梳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是现阶段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的工作。然而,高校教师在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面对专业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整体设计、教育教学实施、教学考核评价等具体问题时,依然会面临找寻何种有效策略,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巧妙地“融”为一体等诸多现实问题。本茶艺课程教学团队在十余年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基于“融通”策略的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思路,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一、“融通”策略与课程建设目标
“融通”意指“融汇贯通”或“融会贯通”,即:参会各方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领悟。[2]顾名思义,“融通”策略是指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或规划,将多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度的事物进行整合重组,使之内部产生交融汇合并贯联为一体,从而产生新的事物或实现新的逻辑目标的方案集合。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孕育出了“茶艺”这朵瑰丽的奇葩,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高校教育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3]。《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反复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成为茶艺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融通”的纽带。据此,本茶艺课程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茶艺师岗位素质需求,确定了“以茶育德、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将着力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劳动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融通”人才培养全过程(如图1所示)。
二、“融通”策略与课程整体设计
基于“融通”的课程思政建设策略和“以茶育德、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茶艺课程根据教学整体设计中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从以下五个方面有机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
1.遵循茶艺师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学生现实素养及其认知规律,在构建“进阶型”教学内容体系的同时,融入客观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思政教育元素。
2.基于茶艺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流程,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全过程中,适时融入对“仁、礼、智、义、信、劳、康、惜”等思政元素的解读。
3.紧跟业态发展趋势,创新茗茶推介与茶艺表演教学方法,将人文关怀、文艺素养、责任担当和劳动精神教育融入其中,以提升学生人文思想和综合素养。
4.借助自制茶席设计App、VR/AR、录播、动画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已建成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展辅助教学,融入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紧跟业态的创新精神。
5.以弥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懷的高仿真茶艺馆实训环境、茶艺社、多维度校企合作平台以及融入思政元素的多元过程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解读。
三、“融通”策略与教育教学实践
(一)基于课程特性,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培育四种观念
基于茶艺课程特性,深入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资源,归纳整理出了“仁、义、礼、智、信、劳、康、惜”八类人文故事或素材融入教学内容(详见文末表1),使学生深入理解“仁”为仁者爱人、家国之本,“义”为情深义重、担当敢为,“礼”为敬贤礼士、仪容堂堂,“智”为求知谋略、辨伪识诡,“信”为诚信无欺、品端行正,“劳”为尽职尽责、精致精益,“康”为健康环保、康泰安乐,“惜”为珍视爱惜、感恩知足等中华民族辉煌灿烂五千年文明中的家国人文情怀,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四观”,即:民族观、文化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结合教学实施,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四类品质
基于茶艺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流程,遵循“以茶养德、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本课程创新探索出了“融通”课程思政元素的“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即:针对导入、执行、转化三个阶段,在“知、导、练、析、评、拓”六大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步骤中,适时融入家国情怀、人文素养、探究创新、道德操守等思政教育元素,将归纳整理出的“仁、礼、智、义、信、劳、康、惜”等思政教育素材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育学生具有高雅的文艺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精益的工匠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思政元素融于教学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