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位艳宾 刘郁 吴红 刘焕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期 本文字数:2473
[摘 要] 医药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医药工业实力的整体提升,既可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又能为全面建成健康中国提供坚实保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重点发展健康产业,在此背景下,需要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对于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OBE 教育理念为设计导向,以调查反馈数据为设计依据,明确职教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思想道德、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及奋发有为四个评价维度设计高职药品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以期为我国医药工业培养有学历、有技能、综合素质高的能工巧匠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OBE教育理念;制药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101-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医药工业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我國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我国医药行业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传统的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的评价多以授课教师为主体,以考试分数为评价准绳,而忽视了素质评价、技能水平和行企需求,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因此创新育人模式,构建与职业教育理念、岗位技能要求及综合素质发展相匹配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成果导向教育(以下简称OBE)又称为需求导向教育或目标导向教育,于1981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家Spady等提出,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2]。OBE理念认为应以学生学习成果为目标导向逆向设计所有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及教学成果的客观评价,通过持续反馈需求、不断调节教学活动达到期望的成果目标[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4],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4],与需求导向教育理念相一致,即“需求导向”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满足经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人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研究和构建满足经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和家长对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一、药品生产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宗旨就是为徐州、连云港、江苏乃至全国的医药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医药化工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支持。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及如何科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高职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成果的评价主要从教育方出发,评价标准由学校设定,评价依据主要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就业率,忽视了企业对技术技能的需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及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需求,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还局限于不同侧面的研究,没有形成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4]。具体到医药企业所需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一)行企参与程度低,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评价角度主要从教育者出发[5],用人企业、社会机构、学生家长、行业专家所占的权重非常低,表现出评价主体太单一、评价结果不科学。
(二)技能评价占比小,评价指标片面
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倾向于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考核,对学生岗位技能的培训关注较少,职业技能水平的评价比重较小,这往往会出现培养的学生与岗位需求脱节,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的情况,导致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影响职业发展。
(三)过程评价周期短,评价机制机械
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应仅仅关注在校三年的教育成果,还要考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因此在构建评价机制时,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理念、企业需求、个人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动态反馈,实时调整与完善,以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实用技术人才。
(四)评价维度狭窄,评价方式单调
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高低往往与学生的就业率紧密相关,因此“就业率”成为评价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6]。“就业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但并非全然正相关,评价维度应多元化。
(五)评价对象统一化,评价内容静态
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除了应届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毕业生之外,根据《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退役军人、下岗职工、企业职工、农民工及新型职业农民等均纳入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7]。学习者来自全国不同省、市,学生教育背景不同,学习需求差别较大,基础水平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应分层次、个性化评价,不能统一而论,评价内容应因人而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