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伟 朱宛萍 汪敏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期 本文字数:2580
[摘 要] 由“学校+企业”“专职+兼职”组成的结构化教师团队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服务建设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双师”素质教师逐渐由关注个体成长到团队的成长,不同类型和特征的团队有着不同的规律、途径和方法。重点研究校企共建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提出了六种类型“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分类方法和建设途径,为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共建教学团队进行了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 键 词] “双师”素质;教师团队;“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109-04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行业企业对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肩负着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引领社会发展建设的历史使命[1]。校企共建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已经成为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2]。
所谓校企共建“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是指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的师傅作为团队主体成员而组建起来的教师团队。团队以产教融合项目为载体,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平台,以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和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跨界组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形成了多主体成员共同参与的合作共同体[3]。校企共建“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是“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一种类型,它更加强调团队的建设是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建设的模式和方式是用以校企共建方式来组织实施,强化了团队建设的双主体性,是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建设的一种创新。
一、校企共建“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意义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是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石。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和跨界性”的特点,职业教育教师要同时具备理论与实践能力,即胜任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如今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无论是职业教育本身还是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校企合作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基础扎实、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素质师资团队,发挥团队在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校企共建“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特征
校企共建“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是决定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关键要素。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决定性作用,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同体”性质:“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核心特征
群体指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分别在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两方面具有优势的教师互补整合构成的“双师型”教师共同体[4]。“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是在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目标引领下,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学习、共同开展教育科研、跨界交流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具有“共同体”特征的学习型组织,进而实现团队的高质量发展。共同体中教师不必都具有“双师”能力,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专长承担相应的任务,通过合作配合实现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包括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开展模块化教学、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参与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等,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所以,“双师”素质教师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其核心在于“团队”,从内涵上说它是一个改革创新共同体、教科研共同体和育人共同体,这也是由其本质功能所决定的。
(二)校企协同性:“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发展路径特征
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这为校企合作共建“双师”素质教师团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校和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两大主体,团队成员主要来自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承担的任务主要服务于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成员的多渠道和项目的跨界性,决定了建设主体的多元性,校企共同承担着“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组建、项目策划、合作平台构建、团队建设、运行管理、绩效考核等职责。校企必须在政策机制、组织管理、支持服务等方面协调配合,为校企共建的“双师”素质团队成员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某种程度上说校企协同质量将对校企共建的教师团队建设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结构化:“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组织结构特征
从组织结构来看,“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结构化主要体现在团队成员的年龄、职称、来源、资历、素质能力、专业特长等多个方面。合理的年龄与职称结构有利于团队内互帮互助、以老带新、接续传承,有利于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团队成员主要包括职业学校的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师傅、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等[5]。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多元化教师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已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与专长,要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等,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跨界融合,分工合作开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科技研发,即从整体上实现团队的“双师”素质,通过合理分工实现教育教学及技术研究的集约化运作。结构化的团队是教师共同体得以实现其目标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