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对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

2023-06-2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李媛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期 本文字数:3000

  [摘           要]  高等数学是一门系统、复杂的学科,教师要本着“够用、必需”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以此突出教学重点、核心概念,让学生扎实掌握高等数学理论知识,并且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思政案例、数学史知识、数学建模思想来讲解高等数学知识,重视精讲和导学的整合,借助互联网优化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以此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究、实践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素养,培育良好的思考、学习习惯,将来成为社会、企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对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展开探究,希望对于高等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    键   词]  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145-04
   一、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过程缺乏新的理念
   在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把所有关注点几乎都投放在“灌输知识、经验、技巧”方面,忽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质[1]。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由于数学教学过程缺乏新的理念,教学模式单一、落后,依然将“教师为中心”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导向,采用讲解概念、习题练习、知识总结的教学模式,这种填鸭式、习题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扎实、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还会让学生对于参与高等数学教学活动存在抵触心理。同时,在讲授新知识期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提问,通常都是让学生背诵公式、定理、概念,无法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课堂氛围非常枯燥。另外,由于教学过程缺乏新理念,导致学生的思维存在局限性,学生不具备拓展知识、多元思考、自主实践的意识,不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2]。
   (二)教学内容陈旧
   伴随着时代的持续进步,社会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解、灌输知识外,还需要发展学生能力、思维、素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差异、个性学习需求,学生的知识结构、逻辑体系单一。同时,在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较为关注如何体现数学逻辑体系、理论知识严谨性,始终把数学知识作为本位,让学生机械式地概括数学知识,学生缺少发现、分析问题的过程[3]。另外,教师习惯于把教育内容局限在高等数学教材中,忽视了对课内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推理、忽视探索”,实验、实践教学比较少,不利于学生探索数学课程中的未知领域。
   (三)教学评价单一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考核期末成绩”来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对学生缺少综合、全面了解。同时,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高等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为了提高期末成绩,会采用背公式、记定理的形式来参与学习活动,根本无法透彻掌握高等数学知识内涵、原理,不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素质。另外,在高等数学教学评价中,依然是以结果评价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如,学生的读书报告、课堂参与、学生互动、随堂练习、团队讨论等,以上内容都需要教师去了解、评价。因此,在之后的教学工组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评价形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4]。
   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学会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更为扎实、全面地掌握数学课程知识。
   1.明确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原则
   在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展示出数学建模思想的教育价值。首先,教师要遵循“分清主次”的教学原则,明确知识间的关联性。教师要在了解学生专业的情况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如,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高等数学是一种技术型工具,只有学好高等数学知识,才能够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安排数学教学进度、时间,结合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学习、应用新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遵循“灵活应用”的教学原则,改变之前“生搬硬套”的形式,把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建模思想相互融合,展示出数学课程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最后,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针对性”原则,在讲解低难度数学问题的时候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在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建模思想规律的情况下,再逐渐增加数学问题的难度,引领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更为全面地掌握数学核心概念、难点知识[5]。
   2.把数学建模思想应用在实际案例中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建模思想应用在实际案例中,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够训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育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如,在“微积分模块”中,教师讲解函数极值、最值问题期间,可以展示“水果最佳收获时间模型”“最佳车速模型”等案例;在微分方程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传染病模型”“学生宿舍规划模型”等案例,并且运用数学软件让学生感知数学建模思想,用数学建模思想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
   (二)重视精讲和导学的整合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精讲和导学的整合,帮助学生全面吸收、内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质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会逐一讲解数学知识,这样的知识讲解过程缺乏重点,丧失目的性,并且会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学生会产生学习疲倦心理。还有的教师为了追赶数学教学进度,会快速讲解教材知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学习效率比较低。因此,教师要通过精讲和导学的整合,让学生有导向地探索数学知识,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和技巧。在“精讲”课堂环节,教师需要用最少的时间突出重点知识,科学分配教学时间;在“导学”课堂环节,要先展示一些核心、关键问题,如,典型例题、基本技巧、数学公式、基本概念、数学定理等,较为关注如何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发展学生发散、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遇到不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如,在曲面积分、曲线积分计算公式推导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图形的方式形象展示微元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猜想罗尔定理结论、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等,掌握多种证明方法。只有实现精讲和导学的结合,才能够让学生掌握重点、核心知识,拥有独立探索、实践、思索的机会,也才能构建融洽的数学课堂氛围,发展学生多项学科能力、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6]。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