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新媒体的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2023-06-2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朱永 蒋慧亮 张明珠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本文字数:2896

  [摘           要]  思政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思政教育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了新媒体技术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措施,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传播及时等优点,拓展开发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三全育人”。要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关    键   词]  新媒体;思政教育;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21-04
   一、引言
   思政教育是构成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职业院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除了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外,思想素质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思政教育则担负着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保持思想的纯洁性,以及兼具相关职业素养的重要使命。然而,现阶段的思政教育存在着学生关注度不高、重视度不够的重要问题,制约了思政育人效果的提升。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是有效提高思政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将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政治认知以及思想觉悟,对高职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新媒體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获得思政教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不限,教师获取学生信息的方式也更加直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思政教育[3]。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如何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是研究的重点。
   二、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一)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中目前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部分思政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时依然延续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理论知识,通过背诵的方式来对知识记忆,在课堂中教师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致使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程考核也是以卷面考试为主的内容,仍停留在纯理论的教学中,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思政教育的时代性与灵活性。进而导致学生对思政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认为思政教育与其专业学习毫无关系,对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甚微,思政课可上可不上,不认真上课等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对思政教育课程产生厌恶心理。课后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而没有正确地理解思政内涵,明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将思政理念内化于心,落实于行动中,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一般。
   (二)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单一
   思政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政治观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形成与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传统的思政教育是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理论性知识,因此思政教师习惯注重于讲解理论知识,而没有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技术与特色来变革教学形式与内容,没有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学生实际相结合,这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枯燥空洞,学生难以真正地理解课中所学的教学内容,更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或者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不应该只局限于“大思政”教学内容,思政教育也不仅限于思政课堂。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还需要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借助于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想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增强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新媒体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1967 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了新媒体的概念。宫承波[6]在《新媒体概论》一书中认为,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向广大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作为媒体工具的新媒体具有数字化技术、海量化信息、即时性的传播、多样化形式和个性化、互动化使用体验的特点[7]。
   同时,伴随科技的进步,以及近几年新媒体飞速发展,以抖音、微博、哔哩哔哩等为主的新媒体深受学生的喜爱。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信息的多元化。以电视等为主的传统媒体中,受众只能是被动地接收发布者所发布的信息,是单向的传播,而新媒体中,受众可以通过评论、在线对话等方式与发布者互动,反馈信息,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同时,大部分的新媒体资源属于“碎片化”的资源,一般时长不长,短小精悍,能有效地吸引观看者的关注度,提高观看的兴趣。新媒体时代,学生群体是站在新媒体使用的前沿,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无不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的各项优势也均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也契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宜应用于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几年有研究者也探索了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改革,唐雪梅[8]分析了新媒体的信息海量化、融合性、即时性、交互性、覆盖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张旭[9]认为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有利于建构教育主客体间的话语平衡,有利于教育维度向大学生现实生活回归,有利于加强教育效力的隐性渗透,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周舟[10]认为运用新媒体技术可以优化思政教育形式与路径,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吴娟娟[11]研究发现融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培养何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出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在方向、原则、方法、路径上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结论,同时提出必须坚持内容建设与人本向度相统一、精髓坚守与融媒传播相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统一、新旧载体与线上线下相统一等创新路径,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媒体,高职院校应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任务,发掘新媒体的教育潜能,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用好新媒体这个平台,使思政工作不断与时俱进,有效打破思政教育的壁垒,提高思政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