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娜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本文字数:2620
[摘 要] 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生德、智、體、美、劳“五育”并举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事关合格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长成。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积极探索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一体化的新模式。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高职;劳动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25-04
一、劳动教育内涵
关于劳动教育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
檀传宝在《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一文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由于“劳动价值观”是劳动素养的核心内涵,“劳动教育”也可以定义为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形成劳动习惯、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有能力开展创造性劳动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班建武在《“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一文中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必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立场上,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实质”而非“形式”的结合;在内容上,体现一种发展的教育观,重视闲暇教育和消费教育;在功能上,强调劳动之于个体的存在性价值,以赋予个体在劳动教育中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丰富其关系属性并提升其审美人格;在实践上,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构建一种整合、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曲霞、刘向兵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一文中指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新时代劳动发展趋势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与劳动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过程,其目的是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获得创新灵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劳动教育是实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是促进学生劳动价值观形成和劳动素养养成的重要教育活动。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
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的探究对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积极探索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一体化的新模式。
(一)劳动教育目标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提出,“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那么,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要确定立德树人为劳动教育的目标,这一目标是贯穿在整个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就要做到以劳养德原则,即在劳动中锤炼优良品德。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在劳动中可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充分认识到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体会到劳动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只要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具体而言,在知识体系中,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劳动教育理论知识的培养,积极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完备的劳动教育知识体系;在能力体系中,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的劳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创新能力;在素养体系中,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的素养,引导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劳动者。而这一系列的体系,均是为了实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立德树人”这一目标。
(二)劳动教育内容
高职学生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其劳动教育的内容界定也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职业院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基于此,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中明确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必修课,不低于16学时,并设置必修学分。理论课程重点做好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可以聘请劳模进校园、做导师,在校园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作为劳动教育课程必修课的补充,在思政课和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要特别强调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形成德育、智育、劳育协同效应。同时,注重加强专业教育中劳动知识的传授和劳动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2.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主要包括个人清洁与卫生、物品的整理与收纳、食物的烹饪与营养、生活事务的管理。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时,可以通过开设相对应的课程来教授学生做好自我清洁和物品整理归纳。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学生寝室卫生纳入综合素质考核及学生日常事务考核中,引导学生自觉做好寝室卫生,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等活动,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