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宏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本文字数:2482
[摘 要] 针对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的传统教学知识多、课时少而忽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培养引领的问题,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微知库在线课程平台,探索了课程思政教改途径,确定了以“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为课程目标,构建了“双模块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设计了“三元三维”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正确价值观导向,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双模块化;三元三维;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37-04
2020 年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明确指出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1]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作为高职院校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基础课,主要传授学生机械精度的参数与选用,几何精度测量工具和检测的方法知识,是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机械加工与装配、质量检测与控制、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关键能力之一,是高职院校装备制造大类专业人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课程。[2]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的传统教学注重于机械精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的讲解,知识点内容繁多,教师经常因课程进度忽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培养引领。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每天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容易被网络上信息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为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基于国家资源库的微知库在线课程平台,根据长江三角洲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为思政核心,融入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到制造者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未来制造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一、确定“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课程目标
基于长江三角洲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1+X”证书制度,按照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对接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明确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工作岗位,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精选减速器项目,以减速器精度设计和误差检测工作任务为导向确定“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课程思政培养目标[3]。
一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主線即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思想政治主线,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培养技能人才为专业主线;四维度即“质量为先的制造理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思想政治元素集合。[3]根据减速器项目特点,分工细化,逐层渗透实现从项目到任务多个思想政治结合点的全面覆盖,让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的专业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达成课程目标。
二、构建“双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双模块化”是指教师教学团队的模块化分工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一)教学团队模块化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师需要担负起“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历史使命。针对传统课程教学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不足这一弱点,教学团队在原有专业教师的基础上,邀请企业成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及辅导员联合组成教学团队,着力打造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知识扎实广博、育人仁爱有方的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相关的学习培训,并通过专题会议、集体备课、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共同探讨和挖掘对课程内容的重构与分工,充分发挥“校企共建、思专共研”的优势,为模块化教学提供了专业的团队基础,实现专业教师为主、企业工程师辅助、思想政治教师把关、辅导员保障的模块化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播积极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形成价值认同,实现团队内共研、共建、共教、共享。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
针对传统课程内容的枯燥概念和繁杂的计算公式等知识点,在“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的教学目标牵引下,基于国家资源库平台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在线课程,以减速器项目任务驱动,精准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五个模块“减速器检测技术、减速器尺寸精度、减速器几何公差、减速器表面粗糙度和减速器典型零件”组成专业主线。
教学内容的每一项目模块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基本精度(检测)能力—精度设计(检测零件)方法—精度设计(检测零件)实施”的三阶知识能力递进方式,展开“理论知识学习—创设情境体验—项目资讯讨论—项目实施完成—项目总结点评—项目拓展学习”项目任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