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朱金波 王君 徐兴 孙烨辉 薛爱芬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本文字数:2540
[摘 要]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深入,教学上更倾向于利用红色资源拓展思政载体,提升知识灌输和感情培养并重的新时代课堂教学质量。“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是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红色资源。首先从理论方面探讨“两弹一星”精神和航空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在关系,“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现路径。接着提出“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方法,并给出详细的设计案例。最后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两弹一星”精神;机械基础;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49-04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凝心聚力,可以助力中国富民强国。“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人心、团结广大青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在新时代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意识形态的引领,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3]。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深入,教学上更倾向于利用红色资源拓展思政载体,提升知识灌输和感情培养并重的新时代课堂教学质量。把“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助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符合教学需求,利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和红色精神传承。目前学术界对“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全面研究还无先例。论文从理论到实践系统探索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两弹一星”精神和航空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在关系
(一)“两弹一星”精神形成的背景及内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严峻,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程技术等人员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突破了无数技术难关,相继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完成导弹、导弹和核弹结合试验,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打破了核垄断,从此中国人民再也不怕核讹诈。“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确立了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为后来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表彰对“两弹一星”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时,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阐述“两弹一星”崇高精神[5],后来学术界明确了该表述即为“两弹一星”精神。其集合了爱国、奉献、自主创新、集体主义、不怕吃苦和勇攀高峰,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将继续鼓舞国人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在高校课程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和感情培育,是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是利用专业知识技能课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6]。课程思政是要全面融入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结合具体课程的类型特点和知识体系,导入不同的思政元素,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等。课程思政的本质是要提升课堂的育人功能,凸显课堂的育人价值,落实课程思政就是要落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育人责任,而不只是教授专业知识。
(三)“两弹一星”精神与高职类航空院校课程思政的内在关系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工学类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严、慎、细、实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7]。航空类高职院校绝大多数专业和课程属于典型的理工类,“纲要”为其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两弹一星”是我国国防军工领域最具震撼人心的科研攻关案例,能够鼓舞航空类高职院校学生航空报国的梦想,有利于培养大国工匠。同时航空类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未来从事的工作主要在航空军工领域,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把航空工业的价值观“航空报国、强军福民、敬业诚信、超越创新”融入自己的价值观。“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和航空工业的价值观有很多共同之处,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二、“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有助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通过把“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实现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提升大学生的爱国、奉献、创新、集体主义、吃苦耐劳和勇攀高峰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学术界在“两弹一星”精神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弘扬路径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其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提供了理论支持[8]。同时“两弹一星”精神内涵能满足航空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部分需求,是航空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宝贵资源。现解密的资料显示,“两弹一星”研制技术攻关过程解决的技术问题与航空类高职院校很多课程教学内容具有相关性,如飞机构造、工程力学、机械基础等。在教学中把这些技术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既可以使课堂生动有趣,又可以顺势挖掘技术案例中蕴含的“两弹一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