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06-2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李文 高健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本文字数:2776

  [摘           要]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建设根据从业岗位的职业需求,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所属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及服务行业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借助多元竞赛平台,搭建课程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评价方法,提高课程育人质量。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装备制造;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45-0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提出的新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即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体系[1]。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建构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认真踏实、吃苦耐劳的劳动观,使其成为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以装备制造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介绍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一、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标准
   (一)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行业、企业调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状况,确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理想信念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向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工装设计与验证、数控设备操作与编程、 智能生产设备维护与维修、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等相关工种和岗位工作,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的社会担当,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备科学求实、程序规范、认真仔细的职业素质,胜任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及工装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数控机床维护及维修、生产组织及质量管理等工作任务,具备高度的机械设备操作安全意识,熟悉机电设备操作规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
   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学生需要认识数控机床典型零部件,熟悉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布局,掌握数控机床典型机械部件的装调工艺方法,能够对数控机床机械系统进行正确的日常维护,具有规范使用数控机床机械装调常用工量具的能力,数控机床机械部件安装、调试、验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课程依据典型数控机床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工艺要求,融入产业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遵循了解数控机床(结构特征)→应用数控机床(功能)→维护维修数控机床(保养与故障)→数控机床功能升级(互联互通)的认知规律,细化教学内容,共设计五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1,数控机床机械装调基础,学习情境2,主传动系统机械装调与维修,学习情境3,进给传动系统机械装调与维修,学习情境4,自动换刀装置机械装调与维修,学习情境5,数控机床整机装调与精度检测[2]。
   二、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活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达到协同育人的教育效果[3],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缩短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的距离。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策略
   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根据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设置“一专多能”复合型技能人才课程体系,树立人机协同教学理念,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训教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定学”变为现在的“以学定教”,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域、空间域和地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探究、自觉学习、发现新知的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提高。
   1.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教学组织模式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调试、维修为主线,创建学习情境,明确工作任务,按照提出问题、任务导入、师生讨论、方案制定、虚实结合、突破重点、评价总结、自我反思、知识迁移、教学相长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受教对象特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借助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优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自由、便利、快捷的自主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知识内容自我构建,情感价值自我提升,知识自我构建能力提升,打造“学生实质参与、教师启发引导、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4]。
   2.优化师资结构,提升育人质量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教育的根本,其解决了教育系统中“谁来教”的问题。“双师型”师资结构包含在职专业教师、外聘兼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思政教师等人员,专业教师与外聘教师结合着重解决课程教学项目问题,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政教师结合着重解决课程思政元素问题,三者结合解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双师型”师资结构队伍专业教师队伍是保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定期开展业务技能、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思政建设等专项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扎实的教育功底、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工程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驾驭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出勇担社会重任、满足企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