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姚金荣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本文字数:2640
[摘 要] 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呼声越来越强。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企业学院(学院产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逐渐形成,成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江苏样本。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企业学院;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65-04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中提出: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提出: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完善校企合作激励约束机制。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职教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概念的界定
(一)育人模式
“育人模式”是科學教育理论指导下一种与教育过程、方法相对应的教育过程组织形式,是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组织方式的选择。育人模式具有理论性,体现在对既往教育组织方式的整合,为学生提供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具有目标性,直接指向一些具体的教育任务,使教育任务成为实现教育目标更加有效、更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具有稳定性,是基于教育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并长期坚持;具有可操作性,一个好的育人模式必须是实现特定目标的可操作过程,否则不能叫作“育人模式”。
(二)企业学院
企业学院是为了有效促进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围绕培养目标、运行机制、发展模式、管理体系、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持续深入的交流合作,依托行业典型规模企业,力求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共赢的综合联盟,不仅能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初步管理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还能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企业学院强调学校和企业之间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合作。
(三)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合作。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各个领域的竞争也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学校会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沟通,为企业发展培养和提供合适的劳动者。校企合作必须兼顾形式和质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不仅可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就业水平。而企业也能够得到更加适合的高技术技能一线劳动者,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二、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作单向,深度不够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地方政府的主导,缺乏政策支持和第三方的监控机制,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是一种传统的合作方式,即学校需要完成学生的“企业实践教学”,企业需要“廉价的劳动力”,两者之间是“校热企冷”。“企业实践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规定动作,必须完成一定的企业生产实践任务,取得一定的实习学分,学生才能毕业。而企业常常觉得学生到企业来实习,是一个“生手”,没有实践基础,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产品不合格等问题。实习生成了企业的一种负担,通过一段时间的劳动,学生成为“熟手”后,往往又会离开企业,所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二)利益不等,交流不够
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都有一定的目标,都想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学校有责任提高人才培训质量,企业当然是要追求更高利润。在目前校企合作中,大多数企业认为付出高于回报,而且认为在校企合作中地位和所获得的回报是不平等、不对等的。对于企业来说,投资必须产生利润,企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国家虽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但由于政策执行不力,企业缺乏补偿机制,政府和社会无法认可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贡献。
(三)形式单一,效果不够
从现有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来看,企业接受学生短期实践是最常见的方式,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企业实践教学”环节被人为简化了,学校和企业只将校企合作视为一项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接受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然后进入实习岗位“顶岗实习”。由于学生实习时间短且流动性大,校企合作成了“铁打的企业流水的实习生”,企业生产订单要求的及时性和标准化与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之间存在冲突,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的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安全风险。企业认为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障碍大于利益,最终导致企业不愿意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校企共建企业学院育人模式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
企业学院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最新发展趋势。企业与职业学校建立一个实质性的产学研一体化联盟,将为企业在人力资源、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学院有利于塑造企业公共形象,传播企业文化,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将企业文化带到课堂和校园,让学生感受到企业发展的理念和内在灵魂,在校期间形成对企业的向往心态,并最终温润内化,自我养成。班级可以成为企业的冠名班,使企业认识到这些学生都是他们未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样,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充分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