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杨萍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本文字数:2586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核心使命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塑造的有效融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要素(资源)供给体系和育人模式选择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成效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变量。基于复杂组织管理和整理性治理的理论视角,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资源供给优化和模式创新路径。要素(资源)供给体系优化方面,高职院校需基于内部流程优化和资源的系统性整合两个维度,完善和创新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模式创新方面,需要以系统化和精细化为导向,创新党建思政育人模式,强化信息与技术赋能,打造智慧化、一站式、立体式思政育人阵地,努力营造全周期、信息化、融通式思政育人氛围。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技术赋能;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73-04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高层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为使命,高职院校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国家技术创新与未来进步伟大进程中的职能日益重要。高职院校的思政育人工作要与其综合改革与使命实现高度融合,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的内在塑造双重目标,助力广大学生成长成才,并更好地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组织理论和管理视角来看,要素(资源)供给的合理性与模式路径的科学性,是制约思政育人成效的关键变量;从实践情境看,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育人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政育人要素的系统性整合程度不高,各种资源要素的协同集聚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等。同时,不同职业院校再结合各自办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实际有效引入智慧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思政育人合理模式与有效平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和滞后性。本文基于复杂组织管理和协同性治理的理论视角,深入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资源供给优化和路径创新问题。
一、问题审视:资源供给的有限融合与模式平台的相对滞后
坚持问题导向,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的现状及不足,是探讨进一步优化和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措施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文献考察的基础上,基于对A市职教园区6所高职院校的参与式观察和对各院校13位相关人员的访谈数据分析,从“资源要素供给”与“模式平台”两个方面就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问题和不足加以简要阐述。
(一)思政育人多维多元资源供给的有限融合
在“三全育人”理念引领下,高职院校融管理、服务、专业、课程、文化、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多位一体的思政育人资源要素体系建设成效较为显著,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融合,教师教学科研的思政效用不断发挥,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红色文化等的文化育人成效显著,管理、服务并重的育人环境契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到有效彰显,社会实践、学生资助、心理辅导等工作也与思政育人积极融通。与此同时,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教育中普遍存在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相分离的现象”[1]依然部分存在,“组织—管理—制度—主体”四个维度的资源要素供给呈现有限融合情形,难以发挥协同集聚效应的问题,在技术赋能和智慧教育建设的背景下也显得更为突出,具体体现在:其一,高职院校作为复杂组织,在制定思政育人目标的计划,以及整合、协调组织和个人以实现目标任务的功能与活动时,未能与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实现有机协同,导致组织行为与管理活动之间衔接不畅,影响思政育人成效。其二,思政育人的管理活动更多由承担育人工作使命的学工、教务、后勤、团委等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未能形成协同有序的“大思政”管理格局,思政育人的管理绩效和整合功能受到较大制约。其三,思政育人的制度供给缺乏内在衔接与一致性,政策集合的协同效应不够明显,不同职能部门的制度政策设计缺失基于系统思维和整体性思维的整合与优化。其四,全员育人视域下的多元主体行为缺乏调整与整合,基于各自工作职责而缺乏系统谋划的多元主体差异化思政育人活动呈现碎片化效果,影响育人整体绩效。
(二)思政育人模式平台建设与有效运行相对滞后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科专业优势,打造特色化的思政育人模式与实践平台,创建各具特色的思政育人空间,是提升思政育人成效的必然选择。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模式选择平台建设方面,主要还是依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团学活动、社会实践和校園文化活动等载体与平台,模式尽管较为多元,但缺乏融合与拓展。从思政育人的空间拓展方面看,还是更多重视校内教学空间、团学活动空间的运用,对校外实践实训空间、家校生活空间以及网络空间的利用不足;从思政育人的项目设置方面看,还是更多依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等群体的力量,思政育人要素挖掘不够,项目丰富化的程度不足;从思政育人平台的创新看,立足实际有效引入智慧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思政育人合理模式与有效平台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等相对滞后,从而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有时呈现出“各自为政”“形式丛林”的现象,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在融合思政育人诸多要素资源和项目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与科技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等密切相关,高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需要适应行业职业领域的变革而能够较为灵活、快速地调整优化,包括思政育人要素在内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及资源要素等必须及时调整,如专业设置、教材与课程体系更新等,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实现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与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