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事业部+工作室”:建筑设计员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06-2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青宁 蒋赛百 杨峻磊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本文字数:2514

  [摘           要]  以山東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业为例,依托共同体理论,与区域建筑设计龙头企业产教深度融合,确立了“共融共生、共升共荣”的校企共同体的建设理念,根据共同体用人需求,在建筑设计岗位序列中增设并开发“建筑设计员”岗位标准,对接医养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化等新需求,创建“事业部+工作室”学徒制模型,探索实施“事业部+工作室”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行项目化职业情境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关    键   词]  事业部 ;工作室;建筑设计员;校企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77-04
   一、实施背景
   (一)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城市更新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重大改革任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二)职业教育、行业需求背景
   2019年,国家六部委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因此,产教融合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人才精准培养、企业需求驱动背景
   针对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建筑设计企业需求对接不够精准等问题,依托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山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等建设项目,与区域建筑设计龙头企业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产教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医养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化等企业新需求,形成了“(企业)事业部+(专业)工作室”培养建筑设计员的模式。有效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与真实职场岗位需求对接不够精准;教学内容与国家新政策、行业新需求衔接不够及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不够主动等专业人才培养瓶颈问题。[1]
   二、主要做法
   (一)共融共生、共升共荣:校企共同体建设理念
   按照“共融共生、共升共荣”校企共同体建设理念,与“一带一路”骨干设计企业、山东省建筑设计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山东省建筑(康养)联盟,并在设计单位、学院设置联合秘书处。依托联盟,联合设立并开发岗位标准,对接医养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化等新需求,精准增设专业新方向,同步设置新事业部、工作室,使人才培养与真实职场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以校企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形式校企协同育人。
   (二)崇德高素、精技多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围绕国家新战略、新职业、新需求,根据共同体用人需求,对接医养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化等,在建设设计岗位序列中增设并开发“建筑设计员”岗位标准,校企联合确定“崇德高素、精技多能”的建筑设计员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升级融合产业需求、课程内容融合职业标准、教学过程融合工作过程、学历证书融合技能证书、职业教育融合岗位培训等实施路径,精准培养建筑设计员人才。
   (三)“事业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建“事业部+工作室”学徒制模型,实施“事业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设计院“事业部”联合专业,对应专业新方向,在校内成立名(大)师工作室、医养建筑设计中心等多个特色“工作室”,学生在校内“工作室”、校外企业“事业部”交替践岗与顶岗,综合交叉、能力递进提升,有效推动行业企业全过程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
   (四)双主体、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按照理论、实践、素质三位一体理念,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新职业标准,校企联合开发并实施“学徒式”三进阶、“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专业拓展、专业综合”五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能力递进为特色,以不同特色工作室项目化为载体,构建了以“工作室”“事业部”为主线,四大职业能力进阶层次的 “双主线—四层次”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开发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计划、环节、方法、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优化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素质教育体系突出创新创意的“双创”素质养成,完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双创”课程与“双创”大赛融合、“双创”教育与“双创”文化建设融合的“四融合”,推动自我认知、商机识别、大赛引领、项目孵化、盈利发展的“五阶递进”,将“双创”素质养成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
   (五)项目贯通、课程协同:职业情境教学模式改革
   项目共研、标准共建、资源共享,将企业项目资源转化为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开发实施“项目贯通、课程协同”项目课程群;推行“做学一体、工学结合”的工作室项目化职业情境教学模式改革,以真实设计项目工作过程为主线,对应核心课程为主导的项目课程群,创造工作室真实职业情景,通过 “认识工作、导入任务、探索研究、做学实践、检验成果、提升拓展、考核创新”七步工学结合教学法,对接岗位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