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肖梅 吕侃徽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本文字数:2607
[摘 要] 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以智能财税1+X证书为抓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推进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建设,积极开展“三教”改革,实施书证融通,有效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关 键 词] 1+X证书;智能财税;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81-04
一、引言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进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1”是指学生获得的学历证书,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所在,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X”则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是聚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尤其是未来工作中的实践应用能力。“1”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X”则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职业技能的提升,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X证书试点工作在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可以通过参加1+X证书的培训和考证,提升其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让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良好的岗位适应性,能实现岗位的顺利过渡,并且具有很好的岗位迁移能力。随后由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要求,各院校要以1+X证书的实施为抓手,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有机融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内容,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调整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组织,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质量。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业务不断地受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行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提升会计专业人才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尽管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地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仿真性实训环境建设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链与产业链脱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1+X证书制度的推出,使得会计专业通过 “书证融通、育训融合”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切实解决职业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成为可能。
智能财税1+X证书是第一批会计专业相关的1+X证书,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财税人才,智能财税体现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财税行业当中的应用。它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税费申报、出纳实务、双创教育等内容。智能财税1+X证书的推广和实施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团队构建、实践教学环境创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及时转变观念,以1+X证书为抓手加快课程、教材和教法的改革,从而适应新技术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如何将智能财税1+X证书与课程体系的优化有机融通,培养适应“大智移云物”背景下行业所需的数智化复合型的会计专业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面临并且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财务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设备的逐步应用,传统的财务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脱节问题,对于专业的发展必将带来严重的影响。
(一)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
随着“大智移云物”时代的来临,企业需要的财务人员,不是仅能熟练完成日常账务工作的基础会计,而是需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有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并且根据问题进行决策的复合型数智化会计人才。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会计的业务也由原来的相对单一走向复杂和多元,会计岗位的环境和形态也随着新技术应用不断发生改变。比如财务机器人的逐步应用,会计原有业务中“凭证填报—账册登记—报表编制”这样相对简单且重复的业务流程,将可以通过模板定制和流程优化等方式被人工智能逐步代替。因此,我们必须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智能化的财务处理能力,提升业财一体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对未来会计岗位群的适应性和迁移能力。但目前各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时,还是聚焦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比如中小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税务所等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审计监督、税务代理等岗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及时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岗位带来的影响,也没有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变化情况调整培养目标,最新的技术设备没有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中,尽管有的职业院校已经逐步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但实训环境还是与实际工作场景存在较大的差距,人才培养还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与当前人才市场对于复合型的智能会计人才要求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面对和加以关注的重点。
(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不少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还没有很好地适应新技术对人才培养的冲击,更多的还是开设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出纳实务、税务申报等课程,即便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会计电算化和虚拟仿真等内容模块,但是财务信息化的程度还是比较低,尤其是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还是很少涉及,与智能财税1+X证书要求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