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晓鹏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本文字数:2682
[摘 要]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重要建设任务,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模块化教学、实践能力、技能大赛、社会服务六个维度提升教师团队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国内各兄弟院校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课程思政;模块化教学;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101-04
一、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背景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一切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知识技能的传授都需要教师去执行方能落地,教师对于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一些问题[2],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基于此,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3],改革方案提出“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19年5月13日,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师函〔2019〕4号)[4]明确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A档学校建设单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国家级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该团队紧紧围绕《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要求的教师能力建设、协作共同体建设、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成果总结与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优化
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第一批项目立项后,国家陆续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关于扩大1+X证书制度试点规模有关事项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98号)等若干指导性文件,不断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出新的要求。相应各团队在申报时提交的建设方案需要与时俱进,进行优化。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方案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一)團队成员优化
原20名团队骨干成员中, 2名教师因工作岗位调动而离开团队,重新补充了2名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教师。其他成员中增加了2名思政教师,提升团队的课程思政能力。增加了3名基础课教师,提升团队模块化教学覆盖的课程面。团队优化后所有成员具有企业工作经验获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占比为100%。
(二)课程思政项目优化
原建设方案中课程思政实施比较泛化,项目与内容都不确定,优化后的方案将思政项目落实到具体课程中,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到课程思政教材开发,从理论课程到实训课程,团队增加课程思政项目28项。
(三)教学资源建设优化
原建设方案没有包括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建设,新方案中新增4项教育部部省共建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目标由2门增加到3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教材由5本增加到10本。
(四)教科研项目优化
原建设方案中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数量由3项增加到5项,新增国家级教研项目1项,新增省级科研项目获奖,新增SCI论文10篇,院级科研项目由10项增加到20项,专利数量由20项增加到40项。
(五)企业合作优化
在原建设方案基础上新增合作6家企业,与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有限公司、长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舜宇(集团)有限公司、纳思达责任有限公司建立订单班。与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产业学院,从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课程开发、教材开发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六)教学标准建设优化
原建设方案中教学标准输出只有专业建设标准,新增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资源标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输出国家由赞比亚共和国扩大到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尼日利亚温妮弗雷德创新学院、弗斯特马克创新技术学院、纳卡布斯理工学院、阿德耶米教育学院、爱尔兰第一商学院、尼日利亚政法学校6所院校分别与我校签署专业和课程引进协议,启动专业和课程合作项目。按照协议,尼日利亚院校共引进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等12个专业,182门课程。
三、建设路径
(一)培养工匠精神,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教师、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积极吸收和鼓励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团队充分运用教研室大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政教育能力培养。结成教师帮扶对子13对,开展课程思政经验交流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