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范多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重大社会应激事件的发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出现了负面情绪增加、孤独感增强、心理复原力减弱、抗压能力下降等心理状态,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针对大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服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013-04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高校需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二、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与社会认知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大多数来源于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求职和就业问题等,而在应对方式上,绝大多数学生依靠自己,极少部分学生选择求助专业心理援助。受社会重大应急事件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负性情绪增加,易于焦虑抑郁
面对重大应激事件,人们往往会出现认知、情绪和生理问题。调查研究显示,自2020年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睡眠障碍问题。在此期间,大学生情绪状态也极易受到影响,容易产生一些焦虑、抑郁、紧张、恐慌、疑病等负性情绪。焦虑和抑郁成为当下大学生的高发不良情绪。一些学生出现了悲观、愤怒、麻木、困惑、心力交瘁、无意义感、不安全感、失控感等,“替代性焦虑”也将持续存在并影响学生。如果这些情绪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和解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
(二)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增强
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本应该在现实的交际活动中去寻找并获得认同感,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缺乏面对面沟通时那种情感交流,无法享受社交活动带来的快乐,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抒发情感,导致心情不畅、心中郁闷,无法有效释放,孤独感倍增,长此下去极有可能会出现自我封闭、不愿意跟别人交流等心理问题。
(三)心理复原力减弱,抗压能力下降
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越来越发达,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大量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面对各类信息,人们更倾向于注意、记住一些负面信息,网络上虚假的信息给大学生带来了恐慌和不安,催生出他们更多的压力和苦恼,过度的担心和焦虑使替代性创伤慢慢靠近他们。一些大学生面对各类负面信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心理复原力减弱,抗压能力下降,无法从困境中恢复常态,难以成功应对压力并进行良好的适应。
三、构建“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的探索与实践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心理育人”纳入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纲要指出要积极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个方面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1]。学校深入贯彻文件精神,以“五位一体”为抓手,积极探索并构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一)教育教学: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的心理健康意识[2]。职业院校应积极构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体系的计划中[2],并且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探索“1+N”的课程建设模式,开设一门必修通识课、多门选修兴趣课。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在实践中面向全体大一新生开设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涉及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学习心理、恋爱与性、压力挫折、职业规划、生命教育等主题,并开设多门选修课,主要有《三分钟爱上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积极心理学》《家庭婚恋心理指导》《心理游戏团体训练》等,满足学生对心理课程的需求。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
职业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选择方面应符合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满足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材内容体系。学校充分结合职教特点,新编校本教材《理实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内容聚焦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和现实问题,形成包括“心理健康导论”“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自我意识”“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学习心理调适”“拥有健康的爱情观”“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生命与幸福的意义”10個单元的教学内容,并充实各种媒体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