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林珠梅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摘 要]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在医学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通过探索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将知识点与思政要素相结合,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最终实现以课程为依托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目标。
[关 键 词] 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017-04
课程思政是指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元素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面对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如何在不影响课程教学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兼顾“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挑战[2]。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医教协同是推进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障[3]。医学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医学领域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发展规律。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课程中包含着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科学解释心理学、标准分析健康的人格,另外,还有从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角度对病人心理的人文关怀及相应的心理咨询治疗技术指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专业教育内容和育人元素[4]。然而,医学内容专业性强,教学方式相对固化,医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难度较大[5]。医学心理学作为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承担着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传播人文精神、促进“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立和完善等任务,为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如何发挥好医学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是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工作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的应激与压力加剧,由此导致的心理疾患、心身疾病、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也在增加,而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时有发生,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的需求也成为重要的临床问题[4]。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负性情绪、消极的认知或思维方式、医患冲突等问题不断呈现,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的需要也成为重要的临床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次强调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国民的心理和精神卫生水平。这就需要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在教学和实践方面有极大的发展,才能满足我国人民在心理健康领域中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在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专业自信,提升人文素养,从而确立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6]。
本次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实践积累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思政的素材与经验,挖掘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内涵,从而达到以时事促教学的目的,实现人文精神与心理理论相结合,改变以往重理论讲授、轻情感培育的教学模式,以期为医学院校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通过推动教学思政大纲内容的完善,促进教学思政课堂和实训混合教学方式的成熟,提高学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增进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和认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医学院校是培养医护人才的摇篮,培养医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适应“医者仁心”的多元化社会需求。医学心理学作为新兴的交叉性应用型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和育人元素,承担着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实际的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位医学院校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次教学探索针对厦门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医学心理学课程,开展以每学年两个实验班为单位的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活动,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和调整。
一、目的
(一)树立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
近代医学教育主要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导向,片面地强调人的生物属性,而忽视人的心理和社会属性,在医学实践上往往是“见病不见人”,使医学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需要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通过了解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了解人的心理活动和人性,树立对人的整体认识,从而转变学生的观念,树立人文关怀理念,提升自身素质。
(二)掌握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
通过学习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中的作用,以及心理学常用的技术,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具体的临床工作中,促进学生改善临床思维,以及提升医患沟通能力。反过来,临床各科运用医学心理学方法所取得的成果,也将极大地丰富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体系。
二、完善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