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宋小康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发挥好每门专业课程育人作用的重要抓手。针对新文科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探索基于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构建高校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体系,为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高等学校;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025-04
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概述
我国自古对于人才就有德才兼备的评价标准,当代的“德”则主要体现在要爱国爱党、追求真善美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作为向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更需要将育德与育才有机结合起来。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在于打破传统高等教育中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完全分开的“孤岛化”现象[1],致力于将立德树人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课程和全过程。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所有高校贯彻执行,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好每门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纲要”还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实施方法,即各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梳理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课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与专业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起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融合的育人效果。
高校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所有专业课程都蕴藏着大量的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思政元素[2]。课程思政建设理念自被提出后就得到了广大高校教师的关注,结合各专业各课程特色形成了大量有关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研究成果。沈良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辅导手段、课后反思四个教学环节对高等数据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3]。李月琳等从课堂内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三个方面,以及课堂外的立足专业角度看中国、面向专业前沿看世界、开展专业实践服务三个方面探讨了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4]。左匡天等从弘扬爱国情怀、激发综合能力培养、弘扬工匠精神、拓宽国际视野几个方面梳理和挖掘了信管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5]。李春丽和王乐鹏探索了信管专业教育教学中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及实践思路[6];那俊和李丹程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探索了计算机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并具体从关注中国发展、引导思维创新、弘扬工匠精神和增强团队合作几个方面展开[7]。但目前关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1)目前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研究仅从思政元素本身出发,缺少与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融合。(2)需要继续探索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相融合的全景式课程思政元素体系,以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建设。(3)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效果评价分析不够,需要进一步丰富评价方法,实现课程思政元素的优化与迭代。
二、新文科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课程
新文科建设是教育部为推进文科专业改革和发展而提出的新理念,目的在于通过学科重组、跨学科融合等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文科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本身就是融合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的一门交叉性课程,教学内容涵盖面较广,多年来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和新文科建设理念遥相呼应[8]。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范畴也从传统的纸质信息的内容管理发展为网络化和数字化背景下的大数据资源管理。
新文科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更为密切。我国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对信息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要求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与国家发展需要、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信息政策和数据治理等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守正创新,拥抱数据科学和数智逻辑。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也要坚持和传承专业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做到课程内容的守正创新。同时注重利用数字化教学方法,增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和数据服务专业能力。(3)突破传统情景,促进跨学科融合发展。信息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涉及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比如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等,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如何通过健康信息服务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也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信息资源管理也开始关注健康信息学相关内容。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转变,信息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逐渐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前沿、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相结合,其中可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也越来越丰富。因此,梳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发挥盐溶于水的育人效果,将有助于培养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
三、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策略
(一)基于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挖掘
信息資源管理课程是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介绍,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可以挖掘出不同的课程思政元素。(1)在信息资源管理基本对象介绍部分,信息和信息资源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单纯从概念理论界定方面向学生讲解相关内容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导入,信息社会大学生每天会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各种影响,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信息和信息资源进行讨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日后能够用专业的思维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另外,在此部分还可以融入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和成就,比如5G技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数字乡村建设等,通过这些国家信息政策和边缘地区信息化建设和服务项目能够增强学生对国家快速发展的自豪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感、对相关科研工作者工匠精神的崇拜感。(2)在信息系统管理部分,介绍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标准化、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讨论和感受信息系统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系统化思考和科学严谨的专业精神,并且在信息系统实践中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刻苦钻研、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品质。(3)在健康信息学相关内容部分,可以融入健康中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中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等,让学生了解国家提升全面健康水平的要求,同时信息资源管理也能够通过面向用户的健康信息服务促进公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信息获取,从而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4)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部分,网络的开放性以及用户生成内容的便利性,使网络信息呈现体量大、内容杂、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的特点,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应当坚持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做到积极抵制网络谣言。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在网络环境中能够在保护个人隐私安全的同时维护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