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蕾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摘 要] 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变得十分重要,不仅要确保专业知识讲授质量,还需要拓展与延伸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完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明确思政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保障。鉴于此,重点围绕“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设计与实践加以研究,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互联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
[中图分类號]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037-04
进入新时代,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若是能够在专业课程中渗入课程思政元素,则可以使每一门课程都能够发挥德育作用。目前,我国在课程思政方面已经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各大院校也根据院系状况设计了多种德育活动,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需要教师在开展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德育知识,强化思政理念,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为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能够在后续工作中规范自身、遵守法律,认真完成工作。当前,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越发成熟,研究方向越发丰富。著名学者王玉玉在2022年的某研究中曾指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是一种结合理论教学、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新教学理念[1];而刘锦峰则认为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能够有效弥补我国思政课教育方面的不足,促进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2];刘彦宏认为课程思政教育是指将德育与学校课程相结合,以此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水准[3];卢美容更是直接指出课程思政教育是一种构建全学科教育模式的重要基础,可以运用协调作用的形式保障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4]。
与此同时,虽然研究内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是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内容依旧较少,且受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经管类专业,受专业理论难度的制约,若是缺失线下教育等实践学习,则会出现教学水平降低,学习质量不佳的状况。另外,还存在评价机制不足,教师的教学模式有待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课程时间比例不匹配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剖析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创新、拓展教学思路,利用课程思政元素的完善满足我国课程规划方面的要求,更加科学、谨慎地开展教学设计,不断调整学生自由时间以及教师讲授时间的比例,以此达到弹性教学的效果。此外,需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情况的关注和重视,并运用沟通、信息调查以及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责任担当、时间方面的了解,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纠正学习习惯以及行为问题,提高其道德素养,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讲,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与实践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够确保就业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由此可见,围绕“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设计与实践加以分析,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要求,教师与学校应以复合型人才培育为核心,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在后续工作中推动“1+X”证书课程体系的建立,从而优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此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还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拓展,帮助学生丰富专业知识以及思政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电子商务对专业技能以及道德素养方面的要求,进而针对性地完善自我。总而言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实践来讲,课程的规划尤为关键,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课程为基础融入思政元素,这样才能够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以及电子商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原则
教学团队在创新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时,需要秉承全面性、结构性要求,其中前者是指要从课程设计全局出发。例如,在网店运营实战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需要从教材结构出发完善课堂设计。而后者则是指在课程创新过程中要具备专业意识,并以思政教育的融入为核心,这样才可以保证课程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构建的原则
在教学活动设计方式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市场人才所需以及电商工作特点为核心规划能力培养模式。目前,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店运营已经成为新的商务模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电子商务教学,并多角度地完成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入,进而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在教学模式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式完成课堂规划:第一,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专业知识,并整合教学体系;第二,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时事热点联动的方式深入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并以思政的角度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框架,另一方面应该基于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的目的,综合运用任务驱动、问题引导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入的方式引出知识内容。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还能够运用问题引入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后续的思政元素获取以及融入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