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向泽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摘 要] 交通工程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课程,涵盖理学、工学以及社会科学,有利于融合思政元素,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起示范作用。基于交通工程课程思政设计总体框架,确定知识点的思政融入路径,构造课程思政矩阵,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目标对应。以经典案例为基础,建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动画、视频等资源库,开展多元信息化教学,并实施多维教学考核,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人文素养,加快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交通工程课程教学“技术+人文”的协同效应。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交通工程;教学动画;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049-04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下一代的核心价值观[1]。研究表明[2],教育水平对学生理解不同意识形态的能力具有统计和实质性影响。在高等教育中增加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3]。思政教育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三观”,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挥正向的作用。因此,思政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思政工作要坚持以道德修养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4]。
交通工程是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基础,是交通强国的战略保障。交通工程在社会中的关键作用,要求交通工程师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的人文情怀、正确的价值观等思政素养。社会需求体现出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对交通工程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出了迫切要求。交通工程课程的思政任务,既涵盖交通工程的职业技能与创新意识,也包含笃定的理想情怀、法治观念与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地将交通工程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王艳丽等[5]创新性地提出了三圈层思政模式,以实现全面高效育人。交通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课程,有利于融合多种思政元素,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起示范引领作用。
交通工程课程思政教学能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导精神,解决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把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一、总体构架
交通工程作为一项基于“交通建设与管理”、直面“社会人群关系协调”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具备很好的思政育人基础[6]。交通工程任务的关键在于开发已建成道路设施的功能,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交通管理和控制,如智慧交通、“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等策略,最大化道路通行能力,使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达到平衡,促进交通系统以及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交通工程应考虑社会各类人群的出行需求,特别是弱势公众的出行安全,保障社会公平和正常的交通秩序,推行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思想,缓和并解决社会矛盾,走中国特色的交通发展道路。
基于课程教学大纲内容的特色思政设计,交通工程课程能深挖交通工程专业知识中蕴藏的思政因子,塑造职业工匠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強化工程伦理教育,培养人文情怀和爱国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设计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在理论知识方面,以人—车—路交通系统为学习对象,展开介绍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平衡关系及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制约关系,再通过交通评估衡量交通设计的合理性,并加以优化改进。在课程展开的同时,可以科学引入对应的思政点,如智慧交通、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以及大数据停车系统等,同时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成功实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据此可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科学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等,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二、思政元素融入路径
要将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需要对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寻找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专业知识所蕴含的思政元素[7]。其中关键是基于可视化仿真软件制作“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的交通工程趣味教学动画,更好地将思政之“盐”溶入专业之“水”,润物无声,相互成就,形成教书育人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映射矩阵如文末表1所示,共包含九个章节内容。
1.交通工程发展史。通过介绍交通工程学科的起源与发展、我国交通工程取得的伟大成就,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与所带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分析事物发展时,形成全局的系统思维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2.人、车、路基本特性。通过介绍“人”的基本特性,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其遵守交通规则。在车辆方面,应提出新型的改进措施,保证人员安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道路设施的建造,则应按规范设计,以保证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借此教育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应重视工程伦理,并肩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工匠精神。
3.交通调查。交通数据的准确获取,能为交通理论研究、交通发展预测以及交通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在交通调查中,应科学严谨,切勿弄虚作假,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同时通过介绍交通调查中的人员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交通流理论。在交通流理论研究中,应敢于创新,提出新理论,解决交通实际问题,推动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借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原理。通过介绍跟驰模型的特性,告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车辆安全距离,增强法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