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罗春芳 黄云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摘 要] 高等院校行政人员作为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与执行者,是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随着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越来越专业化,工作内容日渐繁杂,工作要求日益提高,工作难度也不断加大。民族地区因其特殊性,存在人员紧缺、引进难、管理难度大等问题,致使在民族地区工作的高等院校行政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通过了解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行政人员面临压力的现状,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和疏导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行政人员压力的对策,为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行政人员;压力应对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077-04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院校行政人员作为高校各项事务的管理者,是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尤为关注人的“完整性”的教育理念下,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引导行政人员在职业生涯中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行政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质量的行政管理队伍是高等院校教学、研究功能实现的基础和保障。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受民族当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工作的行政人员面临的压力更为严峻复杂。因此,从现实发展需要和行政管理理论发展的方向来看,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行政人员的压力问题作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等院校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关注行政人员的心理压力问题,结合压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干预,调动行政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对推动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
本文涉及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高等院校行政人员
高等院校行政人员是指在高等院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工作内容包括行政管理、科研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虽然行政人员不直接参与一线的教育教學活动,但是他们也承担着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职责,在发挥管理职能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所指的高校行政人员是学理上一个描述性的概念,特指在高校从事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
(二)压力
关于压力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定义也不一样。目前,关于压力的概念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刺激观,强调压力源就是外部事件中的强压力;第二类是体验观,即主观感受,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内部心理状态;第三类是交互观,是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是指个体在压力下形成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强调压力是个体与环境刺激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压力应对
压力应对是指个体在感知压力时,在认知、行为等层面采取的预防、消除或减弱压力源的努力。这些努力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是为了把压力源的影响程度降低至个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四)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是指个体或组织为了应对或干预来自个体内部和外界压力源引起的个体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发生的反应和变化而采用的积极手段。压力管理是对压力的认识、理解、调节和消解的意识及行为方式。压力管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外部控制,即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压力源来减少外部压力因素,强化压力的积极作用;第二是个体控制,即通过调节和控制个体内部的压力源来减轻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压力,进而提高个体对外界压力源刺激的应对能力;第三是调节和疏导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个体因压力对工作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等。
三、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行政人员压力应对的现状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广西百色市的1所具有代表性的某高等院校行政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校388名行政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参与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涵盖高层行政人员、中层行政人员和基层行政人员。从男女性别比例来看,分布比较均衡。从年龄结构来看,行政人员队伍的主力年龄区间在31~40岁之间,占比32.22%,呈现出高等院校行政人员队伍建设越来越年轻化的特点;从职称结构来看,中级职称的行政人员占比最多,其次是初级职称,由此可见,行政人员面临的职称晋升压力很大;从行政级别来看,各职级相对较为均衡,说明高等院校的行政人员队伍建设较为合理。
(二)研究工具及过程
为了解当前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行政人员压力应对的现状,根据文献查阅和访谈,从工作强度、学校规章制度、工作收入、工作前景和工作成就感等五个方面设计相关内容,编制“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行政人员压力应对现状”调查问卷,每个维度由5~7道题组成,每个人对压力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备选项统一使用五级量表式评价方式,试图以此来分析当前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行政人员压力应对的具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行政人员压力对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问卷调查采取问卷星在线填答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及回收历时半个月。共有388人参与填写,回收有效问卷379份。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