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建设产业学院的思考

2023-07-0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卫静静 刘艳萍 王云凤 王君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摘           要]  产业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转型发展、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建设途径,是当前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创新。根据三亚学院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建设所开展的企业、行业、兄弟院校的调研和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的思考与建议,阐述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的核心,为做好产业学院、落实产教融合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  协同育人;智慧物流;产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081-04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2]。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物流产业的运作方式,智慧物流正不断加快发展速度[3]。《海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提到2025年,海南将基本建成国际化物流设施体系,基本完成数字化物流服务体系框架搭建,基本形成通达全球、服务全国的海洋物流和航空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多式联运能力明显加强,基本建成国际航运航空枢纽和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国家大仓库”。在此背景下,三亚学院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能够适应和促进物流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件精神,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强化产教融合,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4-8]。本文基于三亚学院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与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京东乾石)的合作,梳理合作中面临的问题,总结在建设产业学院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建议,阐述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的核心,为做好产业学院、落实产教融合提供理论依据。
   一、校企共建产业学院需避免的问题
   三亚学院自2021年与京东乾石签订共建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框架协议以来,不断深化双方的合作,坚持以产带教,促进融合发展,解决人才培养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这种协同育人模式与传统教育相比,还不成熟完善,三亚学院在建设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中应避免如下问题。
   (一)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节
   《“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于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物流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智慧物流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探索模式。但目前,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缺少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与行业、企业发展相脱节,已经不能满足物流行业转型和物流服务产品升级的迫切需要。三亚学院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依托产业学院建设契机,要以支持海南省现代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规划和布局,以支持海南及大湾区物流产业发展为行动起点,积极融合学校资源、京东集团资源,发挥产业学院特色,打造智慧物流产业学院特色优势专业,建成符合大湾区、自贸港物流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真正落实产业学院建设,发挥行业人才的导师作用,解决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
   高校人才培养最终要通过各色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其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教育环节。为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综合专业能力,首先要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改革,分析企业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技能的需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通过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岗位胜任能力,获得物流企业在当前、未来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根据团队调研发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未充分体现物流行业发展与要求,课程内容设计有效性低,教学内容落后。实践教学方面,缺少实训基地,仅有的实训基地也未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与作用。同时,实践教学上缺乏管理、沟通、监督、考核相关机制,存在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问题。
   (三)行业师资缺乏与校企交流不畅
   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难点就是缺乏行业师资,大部分教师都是无企业经验或行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高校落实产教融合、做好产业学院的核心资源。三亚学院地处中国最南端,地理位置和产业发展平台的限制使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始终不理想。根据对国内多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情况的调研,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建设要避免企业行业导师承担教学任务过少、课程设计参与过少,无法弥补校内教师的实际操作不足问题,避免产教融合声音大、难落实,充分发挥行业导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将行业、产业知识融入教学日常,实现校内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工作知识、能力需求的无缝衔接。通过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培养出“理论强、技能硬、素质高、领域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在与企业合作中坚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利用好“季节型”“假日型”“候鸟型”“契约型”企业师资,强化证书锻炼、项目合作,灵活与企业建立合作模式,邀请企业优秀骨干合作研发,聘请兼职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兼职任教,共同开展实践教学,解决高校缺少行业师资问题,消除校企交流不畅问题。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