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海霞 本文字数:2722
[摘 要]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区别在于,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及“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与全球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职业化的英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在加强实践性课程教育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职业英语基础课程的关注,不断为社会提供技能型英语人才。对当前高职院校中的英语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明确基于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公共课英语教学的意义,并给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80-02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主要的招生对象多是来自不同高中毕业生及各类中职院校毕业生,高职院校也多是延续中职院校课程设置安排,它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个平行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更加侧重培养动手实践性,即社会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所以,在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中渗透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前瞻性高职教育改革来说至关重要。英语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学科理论知识,同时也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交流。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开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彰显学科优势,同时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做得不是很到位。由此基于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真正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够在岗位上熟练使用英语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必要对现有教学问题件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一、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大规模地需要拥有基本专业知识体系、偏重于专业技能应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巨大。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否有好的就业前景,取得好的就业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应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显著的与普通高校的教育不同的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来构建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方案。不像普通高校那样以专业的理论知识为主,技能应用为辅,培养理论型和科研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及课程设计是以培养综合应用型能力为主,强化了相关专业技能传授中的实操训练,以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对于专业课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是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是一个全球共同体,在就业的过程中需要交流沟通,作为下流工具之一的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很多院校也关注到了作为基础文化课的英语的重要性,在开设课程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文化课,尤其是英语,不同于其他科目,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将英语作为使用工具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进行交流使用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英语文化课程的教学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改革。
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较低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同时自我管控能力比较欠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数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也都参差不齐。[2]再加上英语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学起来也没有自信心,这一情况就更加大了英语教学的难度了。
(二)高职院校教育理念陈旧,无法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从目前的高职教育系现状来看,多数教育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理念的思想观念。多数教育者仍然固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关注语法知识和教材知识的讲解,而忽略英语的实际应用。我们说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专用场所,在课程培养方面也多是以实践,即动手操作为主,所以在专业课上的设置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但是在文化课英语的教学上就显得观念陈旧,只关注学生的考级证书与英语成绩,忽略了学生真正英语的使用能力,长此以往,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上的時候,英语的应用仍然是无法施展的,这无形中就已经与社会需求相脱轨,与社会的需求背道而驰。
(三)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不协调
经调查发现,已经有不少高职院校开始重视英语能力的培养,关注英语课程的设置,将高职英语课程分为公共文化英语与职业能力英语,这一点思路是值得我们广大高职院校所推崇的。但是在实际开设过程中,仍然是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虽然已经分开设立,但是不代表两者毫无关联,高职院校将二者各自为政,容易导致二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容易课程重合或者课程漏掉的情况发生。由于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方案的设计时,应该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并重,甚至加大实践与实训教学的投入。[3]但是广泛实际查证可知,高职院校中的教学还是以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英语课教学也是如此,高职院校虽然开设实训课程,但也多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做到校企合作,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需求的关注上也是有所欠缺的,这就导致教学课程安排不尽合理。学校与教师过分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4]其根本原因还是各方意识不到高职英语教学在职业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教学资源的分配还是以理论教学方面为主。这就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掌握英语课程理论领域内的一个个知识点,并不能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个人通过学习英语在职业能力素养及职业技术等领域内综合能力以及相关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不注重英语实际职业能力应用培养,最终必然会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与社会实际需求差距过大。